我们饵料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天气的选择,天气不同,水温不同,饵料自然也不同,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当然不一样。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范围,然后再确定饵料。今天樊哥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饵料。一起来看
一、冰钓
冰钓是指当水体表面结冰封冻后,人们在冰面上掘出冰洞后再进行垂钓的一种垂钓方式。
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钓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冬季是太阳距地面的最远时节,加上受冰面的阻断,阳光照射水体的强度和深度均大幅减弱。由于缺少了阳光的照射,水中的大部分植物已不再产生光合作用。水温也随之下降的很快,冰面下的水温最低可达到4℃度。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而4℃时水的密度最大,含氧量也最高。在低温条件下,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也变得十分缓慢,从而导致了水体呈味度的降低。因此,鱼类在这一时节其嗅阈值可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节鱼类的嗅觉灵敏度最高。
鱼类的嗅觉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所选用的鱼饵的呈味度就应该越低,这就是垂钓用饵的规则之一。所以,在冰钓时尽量不打窝或少打窝,钓饵也应该选用纯天然或与天然等同的物质原料所制作的鱼饵。冰钓常用的钓饵有红虫、蚯蚓等,但鱼类在冬季并不是不吃素饵,有时用小米等粮食作物打下的窝子会被鱼类一扫而光。
二、春秋钓
在春秋两季垂钓,虽然气温和水温很接近,但用饵仍有区别。春节的水温由低转高,水体呈味度也开始回升。鱼类的嗅觉则开始进入由灵敏到迟钝的渐变过程,但其嗅觉依然很灵敏。
所以,在春季垂钓仍需选用呈味度略低的饵料,以营养类原料含量高的鱼饵为主。另外,以蚂蚱、蝈蝈、蟋蟀等昆虫为饵钓草鱼,在这一时节其效果最佳。因为昆虫的体液和血液一样都在鱼类的敏阈值范围之内。
暮春初夏,雨水增多,气温上升较快且昼夜温差也较大,水体环境变化尤为显著。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的摄食量和耗氧量也会相应增加,水体的呈味度自然也会升高,所以在垂钓时可以提高鱼饵的呈味度。
秋季的水温由高转低,水体呈味度开始回落。鱼类的嗅觉也开始由迟钝走向灵敏,但这种鱼类嗅觉的渐变过程很慢,秋季的鱼类其嗅觉仍很迟钝,只有到了深秋,鱼类嗅觉的灵敏度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秋季垂钓,用饵仍需选用呈味度略高的鱼饵。
三、伏钓
由于水体温度的关系,夏季是鱼类嗅觉最迟钝的时节,也是鱼类嗅阈值最小的时候。如果水温达到18℃以上时,鱼类的嗅阈值会比冬季缩小一倍。因此,很多以天然及营养类为原料的鱼饵,如以鱼粉、虾粉、肉骨粉和蚯蚓粉以及其他以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为原料制作的饵料因其呈味度低,对鱼类均不能起到很好的诱食作用。而营养类含量少但呈味度偏高的鱼饵,如以各类香精香基来提味的饵料却能引起鱼类的注意。这就是为什么天热时用香饵及天冷时用腥饵的主要原因。
虽说香与腥是区分饵料气味或味道的惯用俗语,但真正意义上的区分还是应该是以鱼饵呈味度的高低来见解,因为绝大部分腥饵其呈味度都接近于天然,而香饵大都含有香精成分,其呈味度要比腥饵高出几倍、几十倍或几百倍不等,所以单纯使用香与腥从气味或味道上来区分饵料是不正确的。水体温度与鱼类敏觉的关系也是成反比的,即水体温度越高其鱼类的敏觉就越低。
看完了樊哥今天的分享,是不是觉得其实饵料还有这么多的研究和学问,关注樊哥,每天了解一些钓鱼小知识,带你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