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应该钓多深?老是茅鱼,用了这招即可

分类栏目:资讯

发布于 暂无评论

一年中最热的月份莫过于八月了,温度奇高,气压低,如果钓底层鱼的话会经常空手回家。所以很多钓友就改钓比较耐高温的非底层鱼种了,鲢鳙就是钓友们的首选。因为鲢鳙生长速度快,两三年就能长到5斤左右,而且鲢鳙还有成群觅食的习惯,智商也不高,而且半水中鱼后鱼的冲击力会特别大,所以深受钓友们的喜爱。但是鲢鳙鱼的鱼层会发生变化,如果找不准鱼层,就等于白费功夫,要么是有口不中鱼,要么就是锚鱼。那么,我们该钓多深呢?

cjd0iV0WB7uqRv68ZetwIMJoGT5Og.jpg

这还要从鱼儿的习性说起,所有的鱼儿都有趋温,趋氧和趋食的特征。虽说鲢鳙比较耐高温,但它们也是有适宜的温度范围的。温度太高了它们也会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层去纳凉,温度低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往深水区取暖。所以,鲢鳙的水层并不是固定的,可能今天钓的水深和明天不一样,白天和晚上的水深也不一样。

很多人以为鲢鳙很笨,我随便找个水层只要饵料雾化够好,鲢鳙就会跟着饵料进窝,也会顺着饵料的雾化来吃饵。其实你非要这样想也没毛病,资源很多的情况下只要找的水层不出特别大的差错也确实能钓得到鲢鳙。但是中鱼率肯定很低,而且总是锚鱼,钓2条后就会进窝。如果资源不太好的情况下,搞不好会空手回家。

cjd0iV4MtUXfYrwnhJvgHKe6bzG9F.jpg

其实鲢鳙的水层和以下2点是紧密相关的,对找鱼层有困惑的钓友不妨参考参考。

1,从当天的水温和气压来判断鱼层

在别的季节可能水温和气压联系得没那么紧密,但是在热天这2个参数就好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关照。鲢鳙并不是个耐低氧的鱼种,水温越高水中的溶氧量指数就越低。但鲢鳙又是个耐高温的鱼种,从理论上来讲,温度越高它们就越活跃,但这并不包含溶氧量很低鱼儿上浮的时候。一旦溶氧量低到某个界限,鲢鳙就会出现“浮头”的现象。这时候就别指望还有鱼开口了,因为在呼吸都不畅通的情况下,鲢鳙是不可能有觅食的欲望的。

在早晚时分,温度会相对对一些,气压也高一些,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钓深一点,比如说白天钓80厘米,晚上就可以钓1米深。

cjd0iVjzpMac6mhntCGbeLYRVlH2y.jpg

2,从所在钓点水位的深浅来判断鱼层

其实不是所有水域都需要特别纠结鱼层,在一些比较浅的水域鱼层其实很好找。比如说你钓的那个野塘水不深,一般就是2米左右,那么你钓1.2米和1.5米区别就不是很大,只要饵料雾化好,鱼儿是能找到你的饵料的。到时候根据鱼口再微调一下浮漂即可。

但是你的钓点水域面积大,水还特别深,动不动就是5米8米,鱼层就比较有讲究了,因为水越深鱼儿能选择的水层就越多。如果鱼儿在3米深的水底纳凉,你钓一米深,那肯定是不行的,别以为靠饵料的雾化就能把鱼诱进窝,那也只能在差不多的水层有效果,相差太大是没效果的。

钓鲢鳙,主动找鱼层很重要

虽然鲢鳙的水层是和上面2个参数息息相关的,但我们作钓的时候还是要主动找鱼层。怎么找?现在的天气,建议一开始从一米开始往下找,每次把浮漂上推20厘米左右,然后抽上十几二十竿,一般找对鱼层了很快就会有信号出现。如果一直到底都还没口,那就继续从底往上找鱼层,直到找到鱼层为止。

cjd0iVrBJhpnZye-k7z0cmXAx6TCK.jpg

最后:钓鲢鳙也要控制饵料状态,不然饵料过度雾化也会引起鱼层的混乱,容易让鲢鳙上浮,出现有口不中鱼,锚鱼的现象。最后是前期快速雾化诱鱼,鱼进窝后控制饵料雾化。还是那句话,鲢鳙很好钓,只需要控制好鱼层,控制好饵料状态,一般都不会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