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钓鱼四选择天气水域钓位时机

分类栏目:资讯

发布于 暂无评论

冬末春初虽冰雪已融,但由于刚刚出“九”,天气变化频繁早晚温差还较大,在江淮地区也还时有冷空气活动,冷暖交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活动范围、食欲强弱及生理的调节变化,因此,尤显应变技巧的重要。由于大水面一般地地势空旷风力较大,水面与冷空气的接触面大,靠近岸边的水温较低。如:水库、河流或湖泊由于水体较深,水下吸收阳光较少,水体比小水面升温慢水温低。而与大水面相同的库岔、河岔、大型沟渠周边都紧靠高地,又如:池塘、公园的水体等小水面,一般地处市内或近郊或村庄,周围一般都有挡风的建筑物可以遮挡寒风。同时,这些小水面一般水体较浅,白天吸收阳光的热量多升温快,鱼类生理机能恢复的早比较活跃。再一点是由于水面小,更有利于手竿的发挥,因而垂钓效果要好于大水面。

cjd0iVcMNeZHFz7rQ1T4th0kPX5Cn (1).jpg

选择好天气

笔者这里所说的号天气是就钓鱼活动而言,并非完全以高温来判断。冬末春初的中午时段,如果阳光明媚暖意浓浓时,尽管人会感觉很舒服但并不一定时钓鱼的好天气,而多云、阴天或偶有,蒙蒙细雨的天气,却也能有所收获。这里的关键点有二:一是看温差大小,二是看风力大小。

就笔者长期垂钓经验体会,如果一天中温差超过10℃以上连续几天同时段温差超过5℃甚至以上,垂钓的效果一般不会很好。究其原因:

第一方面是当一天中温差过大时,阳光明媚太阳的热量及微风势必造成水面暖水下凉状况,鱼类都有趋温习性,这时它们多会上浮晒太阳取暖而少动少吃,可以说,此时趋温性仍为其第一需求,觅食性尚居第二。例如:我们在中午时段甚至偶尔能从水面看到它们的身影或听到水草边鲫鱼的“咂嘴”声,此时水底基本没鱼。所以,有不少钓鱼人对此时鱼不吃钩而不解。

如果连续几天同一时段也出现大的温差,鱼类会更感难受,影响着它们的活动及觅食。因为鱼类是变温性动物,它们的体温只有与所处的水温保持接近的情况下,才能呈现常态化的活动与觅食,当水体出现很大的温差时,打破了它们的生理常态,它们就要通过调节体温来与水体温度保持接近的水平。而这个调节体温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鱼类是很少活动及觅食的。而当连续几天同一时段温差不大时,鱼类就不需要进行生理上大的调整从而处在一个较稳定的活动及觅食状态,我们就会感觉鱼好钓。

当天气转为多云或阴天或遇冷空气南下的情况下,一天中水面吸收的热量少温度低,而水底由于受寒风凉气影响小温度下降少,水温相对恒定,这样水面与水底的温差就笑,加上风力的作用,早晚甚至会出现水面温度低于水底的逆温差(如结冰)。这时,鱼类在水下不需要调节生理变化,他们的活动、觅食趋于常态化因而有一定的觅食需求,当然,虽然水底温度稍高,但还没达到鱼类最佳活动觅食的条件。所以,此时鱼类的活动量及食欲都还不高。

cjd0iV7P980Cjw4FOSsgxqDWlhYnp (1).jpg

第二方面是风力的影响;冬末春初由于温度还较低,水体的密度大很少发生缺氧的情况,风力的有点在此时并不明显,而无风或微风更有利于垂钓。而当刮起3级以上的风力时,势必会加大水面与冷空气的接触面,使水体温度下降,特别是对2米以内深度的水体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水温影响鱼类的活动及食欲。从我几十年冬春垂钓感觉,多云或阴天的时候,只要无风或低于3级的微风或没有强冷空气来袭,对垂钓基本没有影响,相对只是上窝时间会略有延长。虽然冬季又“冬钓阳”和春季有“春钓滩”的说法,但这都要建立在温差不是很大的条件下,如果阳光明媚及连续刮南风导致温差很大的天气出钓,虽然人感觉舒服,但你可能会遭遇鱼类的冷遇,阳光越强烈水体越深其效果越差。

cjd0iVwjthTy9MlrConOfAYP4iFEp.jpg

选择好时段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一天中早晚温差很大,在选择出钓的时间段安排上,建议最好还沿用冬季的出钓时段。一般选择9:00—17:00左右,只是比寒冬略微向两头延长一点。太早或太迟效果并不好,这主要是由此时的温度决定的。早晨鱼类多还藏与远处深水里,因为深水里水下温度相对较高较恒定,而当傍晚气温下降后水温也随之下降,鱼类有多往深水区迁徙,所以,你即使早去晚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如选择高温时间段出行,这样随着温度的上升,鱼类开始往岸边活动觅食,此时人也不会感觉太寒冷,尤其是中老年钓友更应该讲究策略。江淮地区一般要进入“仲春”后(一般在3月中旬以后),垂钓的时间在开始向两头延长甚至可钓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