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到初冬,野钓钓位选择很简单

分类栏目:资讯

发布于 暂无评论

晚秋到初冬,能钓到鱼的,都是大鱼,钓不到大鱼的,连小鱼都很难钓着,原因很简单,低温、降雨,水温也随着越来越低,唯有大鱼还存着仅有的倔强,希望能在冬季寒潮来临之前,继续补充点营养和脂肪,因为在冬季彻底来临之后,觅食、进食所带来的脂肪消耗,远远大于正常的新陈代谢。

在这个时节选择出钓,天气会帮助我们选择出钓时机,出来太早,不仅气温低,水温更低,在北方地区,不说东北、青海、新疆等地已经有几场雪花落低,大多数北方地区,最低温度都到了零度左右,而南方地区虽说最低温度还是持续在12~15度左右,但是水温下降,鱼口越来越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到了这个时节,挑选钓点,其实没有那么多的花哨,只有两个因素,就决定了鱼群藏匿、栖息的地点,那就是水温和是食物;

cjd0iVcBipb6UDANKx35OtgozXf4l (2).jpg

一、在晚秋到初冬,食物储备越丰富的水域,藏鱼的概率越大

在野外水域中,食物来源是链条状的,在初秋和仲秋,水温对小鱼的影响还不是很大,鱼的粪便、水底的腐泥,会滋生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给小鱼虾提供了充沛的食物来源,对于大鱼来说,食物随处都有;但是到了晚秋和初冬,小鱼虾活性很差,都躲藏起来,食物链条断了,大鱼只能出来觅食,好在大鱼并不挑食,只要能安全、食用,基本上都是大鱼藏匿、栖息的区域,这个范围咋一看很大,但是仔细数数,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域符合这样的位置。

首先是食物的数量,并不是所有的大鱼,都是素食鱼,因为素食提供的脂肪和营养,并不足以保证大鱼过冬,而水底腐泥滋生的微生物,数量也不足以满足大鱼进食的需求;所以食物来源要比较充沛,如野生种食、草籽,农林果蔬,水植的根茎等等,这些都属于比较固定,数量比较充沛,综合下来,只有具备这样数量的食物来源地,才是秋鱼的第一首选。

其次就是食物的安全性,所谓的安全性,并不是人工诱钓、捕捞,严格来说,只要不是电、网、药,对区域范围内的渔产资源,很难造成规模化的影响;这里的安全,一是要安静,惊扰比较少,二是溶氧充沛,水深适宜,三是离工业化污染源比较远;四是觅食时随时都能躲藏、游曳;如果光是食物的数量,来源来看,适合藏匿、栖息的水源地并不少,但是再结合安全性来综合对比,就发现能符合的位置时很少的;综合起来说,就是食物来源很充沛,安全性符合至少3条以上的位置,才是有可能藏匿鱼群的钓点。

cjd0iV8EIC1UVP97YO36WTqXm5QF-.jpg

二、水温影响鱼的活性和鱼的食欲,并不是水温越高越好,也不是水温越低越好

水温对于的影响,以前是猜测,现在则多有实证,因为淡水鱼是变温动物,调节体温,全靠增减脂肪来进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一旦当水温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不管是增温还是降温,鱼都需要调节一下脂肪,然后再根据水温来确定是否觅食,觅食多少,更有甚者,游曳的水深,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整套比较系统、比较科学的逻辑行为;在晚秋到初冬,最为明显的,就是昼夜温差,北方的昼夜温差可以达到20度,甚至20度以上,而南方的昼夜温差,也在10度左右,光是这种温差,就需要鱼有一个适应周期;

根据这种特性,我们在挑选钓位时,就不能选择水温较高的水域,如浅水区、少草区,这种水域极易受阳光直晒影响,晴天则高,日照不足不水温容易降低,会随着昼夜气温温差变化,而导致水温变化,淡水鱼是很难适应的;同样,深水区也不适合,因为水温持续走低,溶氧也会随着下降,这不利于储备食物、储备脂肪过冬;所以多草、深水、活水、持续避光,符合这几个特征的水域,就比较适合鱼群进食、觅食、藏匿、栖息了。

cjd0iV7-W4zgkHfwZxRF6ypKM1urd (1).jpg

那么我们结合起来,既有充沛的适合,也有较为恒定的水温(就算水温低一些),两者综合起来,那必然是不错的钓点,然后我们仔细再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很多,我们退而求次,那就是要么食物充沛切安全,要么水温变化不大,不频繁变温,导致新陈代谢加剧,那么都算是较为合适,并有一定几率藏鱼的好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