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不能只钓底,出现这几种情况,钓半水会有

分类栏目:资讯

发布于 暂无评论

钓鱼到底是重渔获,还是重过程,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但是不管是重过程还是重渔获,频繁空手而归,那都受不了;而喜欢野钓的钓友,多半也是因为野钓虽说渔获未知,但是很难空手而归,毕竟小鱼也是鱼,要不要是一回事,但是毕竟咱们钓上鱼了;

我们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以底钓为主,无他,大多数淡水鱼,都是底栖,就算我们目标鱼转为翘嘴、红鲌、鲢鳙这类中上层鱼群,也需要知道大致水深,然后通过调整钓深,才能确定鱼层的确切位置,也不至于茫然失措;但是有这么几种情况,如缺氧、起风、摆籽期、雨后、冰钓时,钓底就不是好选择了,改为钓离底甚至钓半水,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好渔获。

cjd0iV2eYmHDyBa9odKrQSwMPGLqI.jpg

【情况一】缺氧要分季节,季节不同的缺氧,钓法和钓深有区别

要说缺氧这个概念,必须要先理解溶氧这个概念,氧气在水中的溶解率非常低,但是仍然有有一部分溶解于水,这种溶解于水的氧气,我们称为溶解氧,简称溶氧;而这种水中的溶氧,受水压和气压的综合影响很大,如气压高,则水中整体溶解氧比高,如果气压低,则水中整体溶解氧比较低;同时,在水中溶氧数值稳定的情况下,水压越大,溶解氧越低,基于这种物理特性,在季节不同的时候,水中出现缺氧的时候,我们应对的钓法以及钓深,是有明显区别的。

(1)夏季缺氧,多因高温,此时鱼群多游曳在较为清香的中上水层,但是鱼层并不固定,甚至钓深都不固定,在水皮、水表、中上水层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找完底之后,如果守底无口,也不要贸然从离底开始找鱼层,直接打行程来找口,效率比钓离底要好很多;

(2)秋季缺氧,秋季的天气,以仲秋为界限,仲秋似盛夏,晚秋如初冬,所以在遇到底钓无口时,仲秋之前,施钓完全以夏钓的经验应付可以了;过了仲秋之后,受季节因素影响,早晚温差开始变大,这种温差影响水中溶氧比率,在晚秋初冬尤为明显,除了溶氧之外,水温影响也是鱼群错层的诱因之一;所以打行程这种钓法,就不太适宜了,而是要从钓离底开始找鱼层,虽然费点工夫,但是一旦找准鱼层,连竿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3)冬春缺氧,初冬和晚春情况相仿,小雪后和初春相差无几,在初冬、晚春,缺氧的因素都很类似,是因为水温发生明显变化;而小雪后、和初春,在北方多因为水面封冰,在南方多因为气压发生了变化;如果在北方,因为水面封冰,水中的压力,被冰面封着,也没有补充溶解氧的来源,所以缺氧,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刻意找鱼层,只需要凿冰后,钩饵只要离底5~10厘米左右,就可以耐心守钓了;而在南方,因为水域整体降温并不如北方,但是整体环境温度下降,导致鱼群整体不适应,鱼群会游曳到一个相对适宜的水层,这个时候,就要从钓底开始来找鱼层,而不能使用打行程这种钓法了。

cjd0iV5TokKSa4Ut1bxOyWYipV6Zj.jpg

【情况二】鱼种摆籽期

淡水鱼是采用体外甩籽的形式进行产卵,在进入甩籽期后,为节省体力,减少脂肪消耗,会短期的栖息、游曳在中上水层,虽然说持续周期并不长,短则1天,最长也不超过2~3天,但是这种因生理原因导致鱼层整体浮头,如果贸贸然打行程、打浮,别说渔获,连鱼口都不怎么样;这个时候,除了要钓浮、钓半水,更主要的是要配合应季的饵料,如春季是鲫鱼摆籽期,可用加藻腥的饵料,春末是鲤鱼摆籽期,可用酵香浓郁的谷粮来做窝,用蚯蚓红虫等活饵守钓;诸如此,效果非常明显。

【情况三】水面起风

按理说,水面起风之后,水中溶氧应该明显升高,就算到了水底之后,衰减的再多,也不至于缺氧,但是当水面起风后,中上层水域,有两个明显的变化,如春夏秋三季,中上层水域溶氧充沛,带来的后果,就是中上层水域浮游生物、草籽、水生昆虫、水植等愈发活跃,所以会吸引底层鱼群在中上层水域觅食,这种时候,钓离底、找鱼层的效果并不合适,因为鱼层也不固定,等到找到鱼层了,鱼群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比较合适做法,确定水底之后,直接打行程,打截口;但是如果风速太大,都导致开始走水了,那就改为在下风处,用短竿钓半水,这样就算有走水,也不至于影响太大,顺便提一下,如果风力大,是很容易把水中的各种杂物吹到近岸,这也是用短竿钓边的优势。

第二种影响,就在晚秋到晚春,不管是什么风向,都会导致水面上的温度下降,就算是晴天也是如此,因为晚秋、冬季、初春,水底的温度基本上不怎么变,只要没有冬眠的鱼,都会时不时游曳到中上水层取暖,但是有风,则在半水位置的水温最为适宜,这个时候就不是理解上的半水,而是真的钓水深一般的距离,渔获的效果是最明显的。

cjd0iVwZEhvioBLJtWr4pysq-7zXN.jpg

【情况四】下雨时和雨后

不管是哪个季节的下雨,都会导致水中溶氧充沛,同时严重影响水温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如果在夏季、秋季,其实还不算很明显,但是在初夏、晚秋,早晚温差变化比较大的季节,下雨时、雨后,鲫鲤等底栖鱼,会游离水底,直接在中上水层觅食,可以先用打行程、打截口的钓法找鱼层,待鱼口稍弱,节奏变缓了,再该从钓离底10厘米开始,一直往中上水层找鱼口即可。

同时,在下雨后,水域的水底、近岸的泥沙会大幅翻涌,而水底的泥沙太大,虽说浑水容易藏鱼,但是泥沙太大,会导致鱼群上浮,但是又不敢游曳到清澈的水中,所以多半会游曳到中上水层,这个水层,水质相对清澈,而食物相对来说比水底要充沛,所以直接钓离底的效果比钓底要好很多,而待雨后24小时左右,泥沙具沉,就要改为钓底了。

cjd0iVzjtEnT1xbGZRBNwyfAD-aJ4.jpg

因为鱼在水面下,不方便我们观察,所以到底水下的鱼情是个什么情况,猜是占多数的,但是一些物理现象,不用我们猜,就会客观发生,所以能节约我们很多效率,当然,在细节上,不同省份、不同地域,是会有一些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实战验证,差异统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