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找对鱼层钓对水层,想要空军都难

分类栏目:资讯

发布于 暂无评论

鱼在水面下,从水面到水底是有一段距离的,根据距离不同我们称之为水层,那么鱼群因为环境的客观因素发生了变化,不会固定在某一水层,我们也要找到鱼层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方便我们钓鱼。

v2-78ea4eeecfab369f00a0a9a770120e38_720w.jpg

因素一、气象变化导致的气温变化

每当气象发生变化,如阴、晴、雨、雪、风,这些都是典型的气象,伴随着这些气象而来的,就是气温上出现变化,一旦气象变化,就意味着气温、水温均发生变化;

如水温高了,鱼群要到水底躲阴凉,水温低了,鱼群也要游曳到深水区取暖,只要气象发生变化,鱼群栖息的水深,必然发生变化,从而会导致鱼层也会发生变化;

v2-105ecf42e2739df1192e8334c417436f_720w.jpg

因素二、鱼的体型大小,势必会导致鱼层发生变化

淡水鱼种,中,底栖鱼占大多数,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底栖鱼,从鱼苗到成鱼,一直栖息在水底,比如鲫鲤草青,还在鱼苗的时候,基本上时全水层乱窜;

只有到成年时,才会依循其生物基因及生理习性的支配,开始长时间在水底栖息,那么我们钓的水层不同,中钩鱼的体积大小肯定是不一样的;

v2-364be2ad26f555c7041188c7a551bd01_720w.jpg

因素三、溶氧的变化,导致鱼层发生变化

气压影响水样,水压影响溶氧,当水域处于常规状态时,就算是较深的水底,也一定会有底栖鱼游曳,但是一旦气压发生变化,会影响到水压的变化;

进而导致不同水层的溶氧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主要是溶氧比越来越低,那么底栖的鱼必然游曳到中上水层,甚至会因为水深的原因,大规模漂浮在水皮上;

v2-0401694ecc2d9ede2936268491b92b60_720w.jpg

因素四、食物所在水层发生变化,鱼层发生了变化

不同水层的鱼种,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因为觅食的方式,以及食物所在水层,经过积年累月的习惯养成,导致了不同水层的鱼层,习惯在不同水层觅食;

但是这种习性并不绝对,一旦有食物出现在非固定水层,鱼群一样会被吸引,至少在食物被吃完之前,是不会回到原有的水层;

v2-eb8e603ea2df3dc636ed96807b1a43bd_250x0.jpg

小结

•水层和鱼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又不绝对,水层属于不可变的客观因素,比如30厘米深的水,100厘米深的水,以及300厘米深的水,同样的鱼种,底栖鱼种,必然还是生活在水底,中上层鱼种,必然还是会生活在中上层;

•但是,一旦当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鱼层就不一定和水层重合,我们在实战时,要做到明确不同水层有哪些鱼种,但是,也不可忽视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鱼层也会发生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水层不可变化,但是鱼层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

知道了水层和鱼层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化被动为主动,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各种技巧,主动来改变鱼层,这样就掌握了先机,主要改变鱼层的手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吃铅浮漂让钩饵快速下沉

•大吃铅的浮漂,最大的优势就是铅坠大,加上钩饵之后,不管是沉底、还是离底,都能让其快速到达我们指定的距离,不至于在落底的过程中,被其他因素影响;

•这样我们想控制鱼群在水底,就钓水底,想控制鱼群离底,就钓离底,只要饵料状态控制的好,和小吃铅浮漂的效果相比,肯定截然不同;

2、底钓、离底用搓饵、打浮用拉饵

•控制鱼层,并不拘泥拉饵还是搓饵,只要饵料的雾化能被控制,其实都可以的,但是,想要确保效果,甚至做到有效控制,那只要遵循基本原则;

•即底钓、离底,用搓饵即可,打浮用拉饵即可,因为搓饵的比重大、雾化慢,我们用搓饵能有效的将鱼层控制在水底、离底,如果我们想要打浮,用拉饵的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3、底钓、离底用雾化慢的颗粒料,打浮用糟料、雾化料

•打窝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用不用状态的窝料,就算不能快速发窝,但是想要将鱼层控制到我们设想的水层,却并不难,饵料的比重、状态,就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想要钓底、离底,用玉米、红薯、颗粒即可;如果我们想要打浮,就要用糟食料、雾化料,当然,除了鲢鳙这种滤食鱼种,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技巧是非常有效的;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需要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钓鱼,再也不会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