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判断鱼情、鱼口的唯一途径,就是漂讯,打通过浮漂在水中的起伏,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进窝鱼的数量、鱼种、吃口情况等信息;但是这些只是一些估计判断,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几个原因。
方向一、看水质
其实这是老鸟们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技巧,我们通过观测水质,如水质的肥瘦,就大致做一个预估,水质越肥,水中的生态圈、食物链条越稳定;
换而言之,不管水中有多少鱼,觅食阶层固定,同时因为水质较肥,微生物、浮游生物、腐泥必然非常多,所以一开始就不会重铅守底,跑铅也不是首选;
反而是悬坠离底,优先考虑,至于双钩是触底还是悬底,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也是老鸟们常说,野钓不太看重精准找底的由来;
而我们钓水质比较瘦的水域时,那基本上就不考虑钓灵了,原因有两个,水质瘦,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必然少,水色清晰度较高,肉眼能见的浅水、中上水层不太可能有鱼,这是其一;
其二,水质越瘦,对鱼来说,水中的食物越少,不守底,调钓多灵都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耐下性子,老老实实守底守死口算了;
方向二、连杆中口的时间间隔来判断
夏季出钓,要么常态化空军,要么多少都会有点渔获,这话并不是废话,如果常态化空军,那必然是出钓时机不对,没有第二个理由;
而有渔获,却又无法判断调钓灵钝到底适不适合,其实不是看连竿中钩率高不高,而是看连竿中口的时间间隔到底有多长来判断的;
这话其实很好理解,如果连竿中口,每一竿之间的间隔越久,那说明调钓的就钝了,反之,连竿的间隔比较短,那说明调钓就偏灵了;
但是,这个判断比较初级,还要结合中钩率来看,如果调钓偏钝,修铅皮、推漂等手段操作之后,钓组偏灵,而中钩率不变,这就有有效调整;
反之,调整过后,连竿的频次,时间间隔短了,但是跑鱼率提升,中钩率下降,那就是调的幅度有点狠了,应该还是往钝里调整一下;
通过中钩率和连竿时间的间隔,做一个大致对比,就能对调灵钓钝,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了;
只要钓鱼的时间比较合理,鱼儿比较丰富。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夏天钓到不少的鱼。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请持续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