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天气也逐渐变得凉爽起来。按常理说,秋季本应是一年中出钓的第二个黄金季节,但不少钓友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秋季在一些湖库等自然水域中垂钓,收获有时并不大,经常是收效甚微乃至空手而归。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别人可以爆护而你只能空军呢?
钓获差的客观原因
1 鱼的食欲不旺
秋季的鱼是在夏季水中食物较多且昼夜进食的情况下生长育肥的,雌鱼一般很少孕育产卵因此觅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要比春季差一些。
2 气候因素
秋季气温逐步下降,鱼在水温还没有降到适宜的温度的下限前就不愿意多活动,很少进食,以便节省储存能量,为过冬做好准备。鱼很少进食,钓者自然就很难钓有所获。
另外,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秋季时间一般都较短,秋钓遇到阴雨和冷气流后,钓者往往不得不提前收竿打道回府,秋季钓鱼收获自然不会很大。
3 鱼少
自然水域的鱼生长速度较缓慢,使其数量本来就较有限,再加上春夏秋季广大钓者的长时间轮番垂钓,自然水域里的鱼数量就被钓得更有限了,使得自然水域鱼类数量明显减少。更因为长期的开放式垂钓,鱼被钓滑钓精了,其警惕性也越来越高,要经过反复试探后才肯咬钩,大多数钓者很难钓有所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4 天然饵料多
秋季水中的动植物较多,岸边、树上落水动物及植物果实种子也较多,鱼类的天然食物比较丰富充足,自然就不愿冒着风险吞饵咬钩了。
如何有效提高自然水域的钓获率
1 选择合适的出钓天气
立秋后有段时间天气仍较炎热,还有阵雨雷阵雨和低气压出现,与夏天差不多。白露前后到霜降前多为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气温宜人也较适合外出垂钓,只要避开个别阴雨、大风和气压不正常的日子出钓,不要在有雾的时候、空气湿度较大的日子出钓,必然会钓有所获。气温较高的时候,细雨纷飞鱼会更加活跃。
但晚秋时节的雨水凉爽,对外出垂钓不是很有利。在寒潮到来前及到来的过程中,鱼食欲大增,常常会有短时间的觅食高峰期,钓者应格外留意天气预报,千万不可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但在寒潮过后的一二天里不宜出钓,因寒潮过后水表变冷,鱼会向深水区游去,因而不容易钓获。
2 选择合适的出钓时间段和风向
早秋时节气温较高,外出垂钓宜钓早晚。仲秋、晚秋可以全天垂钓。
进入秋季以后,虽然高温天气已过去,但经常受到日光照射的地方水温还是很高的,鱼怕强光不敢游到岸边来觅食。因此,秋日出钓的最好时间段应是黄昏时分。
秋天遇到刮西北风或西风,气温有所下降,水中的溶氧量增加。而水面许多漂浮的物质被风吹起而沉到水底,给鱼送去了丰盛的天然饵料,鱼会到处觅食,此时下钩垂钓定会钓有所获。
3 选择合适的钓点
秋季白天气温比较高,鲫鱼、草鱼较喜欢游到杂草中,但在它们隐藏的水域上面常有一小片无草区。只要寻找到水域草丛中有小块无草的水面且水清亮平静,在此处下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
中秋节以后,鱼为过冬作准备需积蓄营养而出现一个觅食高峰期。鱼此时喜欢游到离岸比较远且凸出的岸边觅食嬉戏,因而钓点选在离水深约2米左右的地方下钩最容易钓到鱼。
秋季是气温、水温变化较大的季节,饵钩要跟着水温走主动寻找鱼下钩垂钓,才能有较理想的收获。有钓谚云:“秋钓深”或“秋钓阴”。钓者要从实际出发,初秋时节水温比较高,早晚宜在近岸下钩垂钓,中午前后应逐渐向深水区域转移,但在阴雨天气和气压偏低时,还是选择在岸边和风口上下钩垂钓较好一些。
仲秋时节早晚比较凉爽,可酌情钓深一点,中午前后有阳光照射时,上层和浅水水温稍高一些,鱼可能游到岸边取暖或向浅滩处游动,此时,酌情选择钓半水或浅水效果会更好一些。
4 选择合适的饵料
秋季钓鱼应以腥味较浓的荤饵为主,蚯蚓、虾、螺蛳肉、蚌肉等鲜活饵是淡水鱼类的主要荤饵,这些荤饵可肉食性、杂食性鱼类兼钓。
秋钓也可用素饵。秋季是农作物、瓜果成熟的季节,天然饵料中多香甜味,稻谷、玉米、豆类、红薯、瓜果中的香甜味会更加浓。鱼吃天然饵料中的香甜味多了,口味自然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往往习惯成自然,因此,我们应顺其自然、投其所好,在饵料中适当加大香甜的成分,这样对提高鱼的上钩率会有所帮助。
5 根据时节的不同选择垂钓目标鱼种
不同鱼类其适宜活动的温度范围也有所不同,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其进食能力也会发生变化。初秋时节以垂钓鲢鳙鱼为主,同时半水垂钓草鱼。
仲秋之后鲢鳙鱼上钩率会变得较低,各种淡水鱼类都可以垂钓,哪种鱼多我们就侧重于垂钓哪种鱼。晚秋时节水温较低,应以鲫鱼、鲤鱼等相对耐低温的鱼类为垂钓主攻对象,如果钓场鲤鱼较多,找水比较浑、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下钩垂钓,往往也会钓有所获。
6 想方设法排除小杂鱼的干扰
立秋后,自然水域中的小杂鱼往往特别多钓者要想方设法排除其干扰。除了采取不打窝少用草饵、加大面团饵料的硬度、经常更换钓位钓点等办法尽量减少小杂鱼的干扰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耐心等待大鱼前来上钩。
将这六种方法融会贯通,相信各位钓友们会收获更多惊喜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