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野外钓鱼多的时候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调漂,那么调漂的第一步就是找底了,在钓鱼圈有一句话叫“1年学钓,3年调漂,5年找底,10年开饵”,你就知道找底到底有多重要的了吧,水下环境复杂,我们肉眼无法识别,所以只能靠专业的设备和多年的经验来找底,可别小看它了,这也是个技术活,只有找底找得准,才能收获颇丰。
有一支好浮漂是找底的前提
这里说的好浮漂不是指价格上贵,而是指好用、没有破损的浮漂。浮漂就像我们在水底的眼睛,是传递信号的工具,灵敏度很重要,选择的浮漂要和鱼情、水情相适应,同时不能有破损、吃水等情况。
常用的找底方法
1 空钩找底
先确定一个调目,比如调4目,向下抛钩,当浮漂下沉超过4目的时候就向上撸漂,直到水面和4目平齐,此时铅坠到浮漂4目的距离就是水面和水底的距离。
不过这种方法有时不是很准确。当水体有流动或有虚底的时候得出的水深不准确,而钓线弯曲也会使找底不准。
2 逆向验证
钩上挂钓饵,漂从下往上调,就能知道钓饵是否离底了,加上钓者对钓饵心中有数,就能找到底了。不少人调漂时会用橡皮泥代替钓饵,先半水调漂,再挂上橡皮泥找底,虽然这种发方法可行,不过可能不太准确,找到底后需要验证。怎么验证呢?钓灵时,橡皮泥挂在下面的鱼钩上找底;钓钝时,橡皮泥挂在上钩上找底。
找底中遇到的障碍
1 水底酱层
当我们在垂钓时,抛下鱼饵一直没有鱼咬钩,而提竿逗鱼的时候却会有鱼咬钩,这就是因为水下有酱层,鱼饵到底后陷入了淤泥中,鱼儿即使想要吃饵也咬不到,当我们提竿的时候就会把鱼饵从淤泥中提出来,这时就会有鱼咬钩了。
遇到水底有酱层的情况,可以将浮漂向下撸一点,或者剪一点铅皮,让鱼饵只是轻触水底而不会陷入淤泥中。
2 水底有水草
水底下长有水草,鱼饵入水后避开水草能上鱼,被水草拖住就没有鱼咬钩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钓点的边缘打窝,鱼在进出钓点的过程中能更容易的发现鱼饵;也可以让钩饵离地,悬浮在草尖上。
3 水底有石头
如果水底有石头、砖块等硬物,可以调整为钩饵轻触底,饵料在水中逐渐雾化,鱼钩就会慢慢上浮,以免鱼钩挂在石头上。
灵活应对,根据水情找底
在干净的水底找底简单,鱼能没有障碍的发现钩饵。
而在稀泥深厚的水底就比较麻烦。鱼来了就会搅动水底让水变浑浊,鱼在水中穿来穿去却难以发现钩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下移浮漂和剪铅皮,还可以使用浅色钓饵挂钩。
底部暗草多往往有鱼窝,可钓底浮,让钩饵在草间出现,也能被鱼发现。底部石块多,适合隐身在砖石缝隙或洞穴中的凶猛鱼类栖身,其他鱼都是来去匆匆,可以抛钩于在鱼的必经之路上。水下有大石块时,应在石块背流一侧下钩。
怎样精确找底
1 要学会两次找底
第一次找底:确定调目之前进行。需要找准钓组的平衡点,将各种因素都计算进去,这是下一步精确调漂的先决条件。
第二次找底:在确定钓目时进行再一次找底。此时找到了底才能找到鱼,才能确定适当的调目,同时确定是钓灵还是钓钝。
2 找底一定要在钓点进行
找底的时候一定要在钓点进行,在哪里下钩就在哪里找底,这样找到的底才是准确的,如果换了钓点就要重新找底。
3 两次找底都要压水线
为了确保浮漂在调漂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两次找底时都要压水线,这样在调漂时才会准确。
4 第二次找底要上钩触底
在第二次找底的时候一定要上钩挂饵,让上钩触底,这样才能保证两个鱼钩都到底。在找底的过程中要将饵的重量对浮漂的影响计算进去,使得钓目稳定,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判断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以免出现鱼饵太轻找不到底,或者饵料脱落但是浮漂没有反应的情况。
5 在垂钓的过程中注意校准浮漂
在垂钓时浮漂的钓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出现钓目不准、浮漂信号乱、有鱼却没有口的现象时,就要重新校准浮漂,此时需要重新确定调目、钓目。
面对不同的水底环境,找底方法也不同
1 水底有淤泥找底
水底有淤泥,调漂找底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关系到钓获。如果水底淤泥比较厚,找底不准确就会长时间钓不到鱼。
面对水底的淤泥,可以调高钓底。浮漂调8目钓4目,也可以采用钓离底的方法。
2 水底是石头找底
水底下面遍布鹅卵石,如果调漂找底不准确,就会使鱼钩在水下停顿过久,反应迟钝,而且找底不好的话鱼钩也容易挂到石头上。
3 水底不平找底
水底如果不平坦,找底时可以先以个人习惯的调漂方式尝试,如果不准确,可以采用将浮漂朝下沉去,一直到铅皮座高度,距离也紧挨着时,再消减铅皮座重量,一直将重量减到能达到理想目数为止,再挂上饵料继续找底。
那么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找底方法,都是我们在钓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这些都是找底的基本功,我们平时在钓鱼时可以多加练习。而且在野外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多加练习、总结,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希望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