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影响浮漂灵敏度和漂相的因素介绍,同心度好不代表浮漂好,有很多钓友在选择浮漂的时候非常注重同心度,其实不然哦,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选浮漂先看吃铅量,这个是最重要的
每次谈到浮漂参数我是一定会讲到吃铅量的,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先不说灵敏度这些问题,吃铅量合适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你的抛投,特别是在风浪天、用长竿作钓。鱼竿越短意味着钓的鱼不会太大,像3.6以下的竿子配合1克吃铅量左右即可,钓特别小的鱼,在无风无浪无走水的前提下,你用0.6、0.8吃铅的都行,特别适合在冬天水温低鱼活性不好的时候。鱼竿在3.6~4.5这个长度,基本是钓偏小的综合鱼情,我个人的习惯是使用1.0~1.8吃铅的浮漂,纯粹钓鲫鱼用1.2、1.5吃铅量的浮漂比较舒服。鱼竿在4.5~5.7的长度,主要钓个体偏大的综合鱼情,通常建议1.5~3.0吃铅量的浮漂,鱼竿越长受风力影响越大,所以浮漂吃铅量就不太好说,而且得看鱼竿的重量、是否重头等等。6.3及6.3以上的鱼竿,那基本就是为大鱼准备的了,吃铅量起码在2.5以上,否则难抛。
吃铅量大小和灵敏度的关系如何呢?一般情况下是吃铅越小的浮漂越灵敏,因为浮漂吃铅量越小通常意味着体积小,这样在运行中水阻就比较小,其次吃铅小用来平衡浮漂的铅坠也少,整一个平衡系统就比较容易打破。就像我们在应对轻微走水的状况时,一只吃铅3.0的浮漂一般会比一只吃铅1.0的浮漂更稳定一样,体现在鱼吃饵反应的漂相上也类似,大吃铅的浮漂会“稳”一些,小动作可能会被过滤。这里说“可能”二字,是因为只有吃铅量差距很大的情况下,你才能明显感觉到。还有一个问题是,吃铅量越大的浮漂,多数人会用在长竿上或者垂钓大鱼,如此一来浮漂漂尾的直径就会偏大,这个也十分影响灵敏度,咱们下一条说。
浮漂的漂尾粗细非常容易影响浮漂的灵敏度及漂相
在材质、长短、漂型、吃铅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咱们就要看浮漂漂尾的粗细,漂尾越粗灵敏度越差、越不容易出大顿口,漂尾越细则越灵敏,常见顿口甚至黑漂。假设两只吃铅相同的浮漂,一只漂尾粗一只漂尾细,同一条鱼以同样的力度去咬钩,两个浮漂下顿的体积其实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漂尾的直径不同,必然会导致细的那个看起来多下顿一些距离,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知识。
大家看下图,这两只都是细长身形状的浮漂,可以看出左边白色漂的漂尾要明显粗于右边的黄色漂,在实际使用中我把它们都调成“调四钓二”,如果是大鲫鱼咬钩或是夏天鱼比较活跃的时候使用,看不出特别明显的差别,反正都能出大顿口,这是因为两只浮漂总体上吃铅量都小、漂尾都细,只要鱼的吸力够大,一顿就是一二目。但在冬天垂钓轻口鱼、吸力很小的小鲫鱼时,差别就比较明显了,左边的浮漂在只能出口半目的情况下,右边的还是能出一目甚至一目多。当然了,咱不能因此就说右边的出口大、灵敏度高所以就好,只是在特定的鱼情下,右边的更合适,像现在天热起来了,杂鱼多了,右边的反而更令人操心。
浮漂漂尾的目数长短也会影响灵敏度和漂相
这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其实道理和上面提到的漂尾粗细类似,假设两只浮漂吃铅量一样、粗细相同,那么哪个漂漂尾一目的距离更少,哪个就显得更灵敏。比如说现在有两只浮漂,这两只浮漂漂尾粗细一样,长短也一样均为10公分,但A浮漂有10目,B浮漂则有15目,那么当鱼咬钩时,两只浮漂下顿的距离其实是一样的,但由于B浮漂一目的距离比较短,所以会显得下顿更多了一点。同样,在鱼口大的时候看不出效果,但是当鱼口很轻时,可能A浮漂只是下顿了半目,B浮漂就能下顿一目。
在调漂的时候这两类浮漂也会有稍许的差别,比如最常见的“调四钓二”,A浮漂总共就10目,调四目差不多接近一半了,而B浮漂总共有15目,调四目差不多只是三分之一,那你说调完后的灵敏度能一样吗?咱们这里还只是针对漂尾目数的长短这样一个因素来看调钓,如果再结合吃铅量、漂尾的粗细,那就更说不清楚了,所以调漂真的不能过于教条。别人说调四钓二或者调五钓三灵敏,你调的和他一模一样也未必能够有人家那么好的漂相,因为浮漂各方面的参数都不一样,调成同样的目数根本没用,只是表明上看着一致罢了。
回过头再来说浮漂的漂型、材质
在材质方面大家一直都比较迷信芦苇,实际上我个人是认为野钓大部分鱼情下还是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浮漂好一点,这几年我在文章中一直有推荐纳米浮漂,首先它不易坏,“爆顶”的几率要低于芦苇漂,其次假设真的损坏了也不妨碍使用,因为材质的特殊性决定了纳米不会吃水。如果一定要扯到灵敏度上,理论来说纳米的灵敏度并不差,我认为它甚至要优于低价位的芦苇漂更包括孔雀羽、巴尔衫木。
再说漂型,要想看起来灵敏、鱼一吃饵浮漂能够下顿的多一些,那么你选择的浮漂,漂身要细,这里的“细”是指漂身最粗的地方细,而不是指漂肩或是靠近漂脚处的地方。野钓多以底钓为主,我一直认为细长身的出口能够更“夸张”些,如果你喜欢玩黑坑,在偷驴时糗鱼、钓轻口鱼,选择两头尖中间略粗的枣核漂,应该算长枣核,肩膀比较窄且过度自然的那种。至于那种接近圆球型的枣核漂,我认为还是偏向于行程多一点,因为它横截面积最大,下沉就稍微缓一点,在鱼咬钩时的表现基本是短促而有力,可以说是顿感强、出口小。
最后总结
我们在讨论一款浮漂的灵敏度包括鱼吃饵反应出来的信号强弱时,一定要结合各个参数去综合考量,而不是简单地说芦苇漂就灵敏、吃铅小的就灵敏、漂尾细的就灵敏等等,更不要完全地用价格去衡量浮漂的好坏。浮漂不需要太多,有那么一两套就行,但买来后一定要花时间去了解它,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浮漂才能读懂它展示出来的信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钓鱼人在换了一款新漂后总是逮不住口、脱钩跑鱼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不熟悉这个漂的特性。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影响浮漂灵敏度和漂相的因素的全部内容,不清楚的钓友们可以参考参考小编上面分享的内容介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