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垂钓活动中,很多时候钓者喜欢将浮漂调得较为灵敏,这无可厚非,只要适合钓场的事情,调灵未尝不可。鱼儿吸食钩饵的动作能及时地反应到浮漂上,钓者根据漂讯提竿获鱼,这很正常,但是浮漂不可能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调得灵敏。
笔者以前也总是喜欢刻意追求调灵,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摸索,后来感觉调灵不是唯一的选择。应该根据钓场的实情与钓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调灵或调钝。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季节与水域、鱼种、以及不同的钓者来阐述灵与钝的选择。
一、因季节的不同而选择
季节不同,其主要因素(包括气温与风)有明显的差异。气温较低的初春与深秋、以及冬季,水温都是较低的,鱼在水中活动范围较小,且行动比较迟缓,觅食不积极。就算积极觅食,它们在吸食饵料时,鱼口也很轻很小。这种情况下浮漂一般都要调灵。
而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天气较为沉闷的低气压状态下,水体溶氧不够,鱼吸食钩饵时试探的动作多,反复吞吐,此时浮漂也应调灵。
如果水温在十几至二十几摄氏度的范围,是最适合鱼儿活动与觅食的,这种水温环境的鱼最为活跃,浮漂调灵或调钝不必严苛,调得钝一点是完全可以的。
二、根据所钓水域调灵或调钝
水域不同,灵与顿的选择不同。在不流动的水体中施钓,或者水质较清、水位较浅、没有风浪时,一般要将浮漂调得较为灵敏。与之相对的情况下,水体流动,或者水质较浑、水位较深、有一定的风浪时,就需要将浮漂调得较为迟钝。若垂钓于水草区,浮漂可调得灵敏一些。在钓友较多的养殖池塘施钓,因多有滑口鱼的存在,浮漂也应调得比较灵敏。
三、对象鱼不同,灵钝有别
对象鱼为个体较小的鲫鱼,或者小白条较多时,浮漂应调得比较灵敏。而对象鱼为个体较大的鲤鱼,或者草鱼与鲢鳙时,一般都要调得钝一些。不仅能忽略小鱼的闹钩动作,还能避免因屡次抛竿提竿而惊吓到窝点内的鱼。
四、根据钓者的年龄选择灵或钝
年纪较轻的钓者,眼睛观察事物快,而且手眼配合十分协调,在操作上明显要敏捷一些,所以浮漂调得灵敏一些,是符合实情的。年纪较大的钓者,眼睛视力不怎么好,垂钓的操作一般也不够敏捷,将浮漂调得较为迟钝一些,比较符合钓者的实际状态。
【必要的补充】怎样便捷地转变灵与钝
有时鱼情出现了变化,需要将浮漂在灵与顿之间适当地转换,这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我们知道,调漂是为了将浮漂与铅坠、钩饵双方平衡,浮漂的浮力与铅坠钩饵的下沉力相当,处于平衡状态。
当我们要钓灵时,将调目增多,调目越多越灵敏;当我们要钓钝时,将调目减少,调目越少就越迟钝。换句话说,钓的目数越多的话就迟钝,反之就越灵敏。我们可以将水线适当延长来钓钝,将浮漂没入水中的部分调为一小部分,露出水面的为一大部分,当看到露出水面的浮漂平卧于水面或者下沉时,即可扬竿获鱼。
调目增多,钓目就会减少,趋于灵敏;调目减少,钓目就会增多,趋于迟钝。为了调漂达到正确的状态,我们到达钓场后,可以先调四钓二,再根据钓场的天气与水情鱼情调整,便捷的做法是先不在铅坠上做文章,因为这比较麻烦,也就是先不将调目改变,而是先上移或下移浮漂的位置,相当于增加或者减少了钓目。
如果便捷地移动浮漂还不能解决问题,就适当增减铅皮的重量。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发现浮漂反应比较钝,就下移一点浮漂的位置,将原先的钓二目变成钓一目甚至半目,这样还不行,就适当减去一点铅皮,来增加调目,成为调灵钓灵的状态。
同样的道理,如果发现浮漂反应比较灵,就上移一点浮漂的位置,将原先的钓二目变成钓二目半甚至三目,这样还不行,就适当增加一点铅皮,成为调钝钓钝的状态。不建议钓者在家里调漂,因为钓场的水质与家中测试的水桶里的水质是不同的,在钓场调漂才能调得更为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