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浮漂浮力与漂尾大小选择浮漂的经验

分类栏目:调漂技巧

发布于 暂无评论

台钓的钓目是指钩上挂饵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台钓的调目是指钩上没有挂饵时,浮漂露出于水面的目数。

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调目和钓目必须要有一定的差别,钓者才能根据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判断钩子上的钓饵是否还完好无损。当我们在面积较大的水域钓远时,观漂离得远,更需要调目和钓目的差别比较大一点。

换句话说,调目和钓目的差别就在那几目的差别,也就是调目多出的目数,正好是钩上挂饵后,下拉浮漂的目数。此时钓饵的拉力等于浮漂下拉的目数产生的浮力,水中的鱼个体有大有小,钓饵适当地与鱼的大小相适应,但是钓饵也有能做得太大,其大小需要有针对性。为了便于钓者看漂,采用的办法可以是将调目与钓目的差别拉大一点,即选择细尾漂,二者目数的区别就比较明显。

一、漂尖的直径小一点

漂尖的直径小一点,也就是漂尖比较细,据说是比较灵敏的,体现在漂尖细的浮漂,钩上挂饵后下拉浮漂的距离比较明显。钩上的饵料脱落时,浮漂上浮的距离也较明显,利于钓者观看与判断,钓者会根据漂尖没有完全露出的调目,来得知钩上仍有饵的存在,无须提竿观察或换饵。

而传统钓法就要凭钓者的经验来判断钩上有无饵料的存在了。漂尖的直径适当地细一点,不是要求细到极端。一般的漂尖直径在一毫米上下,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漂尖较细时,钓饵的重量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将漂尖全部拉入水中,钓者就不好读漂了。钓大鱼时,钓饵的重量又不能过小,所以要根据对象鱼来决定漂尖直径的大小。

二、漂尖“细”,往往与“长”相适应

上面说到了漂尖细的浮漂的好处,既然漂尖“细”,那么就往往与“长”是相适应的。推荐漂尖细的浮漂,选择的长度为十五至二十公分(指漂尾的长度)。因为漂尖细,产生的浮力肯定有限,所以只有在长度上想办法弥补,钩饵入水后,浮漂的浮力才能与钩饵保持平衡的状态,水面露出的钓目才是正常的,没有钓目,钓者怎么能正常地读漂呢,是不是?

台钓时,遇上个体大的鱼,一般钓点的水位是较深的,需要加大铅坠的重量。如果铅坠重量不够,钩饵是难以沉底的,有风的天气更会影响钩饵到达正确的位置。再就是铅坠太轻,钩饵下沉就会比较慢,小杂鱼中途拦截,钩上的饵料是经不起小鱼的哄抢的。

所以对象鱼较大,要适当加重铅坠的重量。但是,问题来了,铅坠加重了,浮漂产生的浮力如果跟不上去,不能保持钩饵、铅坠与浮漂的二力平衡也是不行的。所以,下面的第三点就来说明一下根据浮力产生的效果来选择浮漂。

三、根据浮漂产生浮力的效果而选择

浮漂的浮力来自于浮漂自身的材质与漂体空间,浮漂究竟产生多大的浮力才比较适当呢?这需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我们就举例来说,比如钓点水深超过两米,钓竿长度为四到六米,此时就可用能产生五克以上的浮力的浮漂。

面对几种浮漂,如果漂体产生的浮力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要选那种浮漂的材质较轻的,也就是浮漂自身的重量要小一点。自身重量较大的浮漂,对二力平衡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铅坠重量的设置。当浮漂产生的浮力正常的情况下,铅坠与钩饵的重量才与之形成平衡的状态,但浮力要略大一点,让浮漂露出一定的目数,才便于读漂施钓,这样才能顺利地获鱼。

浮漂的类型很多,制作的材质各有不同,我们在选购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资深钓友们给出了意见,一是要浮力足够,也就是吃铅要多一点(这一点很值得商榷);二是反应较快,比较灵敏;三是标示的目数要清晰,颜色要鲜艳一点,便于观察。最容易做到的是第三点,但是要将前面两点完美地统一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因为,想要浮力大,自然要将漂体做大,漂自身的重量也就大了,灵敏度就会降低。如此看来,漂尖稍细长的浮漂就比较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