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众所周知,浮漂(包括漂尾)具有一定的体积,排开水能够产生浮力。浮力的大小和方向,遵从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只有正确认识浮力,才能够创造正确的调漂理论,才能够制定正确的调漂方法。本文谈谈我对漂尾部分的静态浮力和动态浮力的一些认识,结合谈谈调漂的一些道理和基本方法。
一,漂尾的静态浮力
浮漂浸在水里都会受到水的静态浮力。这里讨论的专门指调目和钓目之间那段漂尾在静止状态时的浮力。
在确定空钩调目时,只有调目,没有钓目。调目以上的漂尾没有浸在水里,也就没有我们所指的漂尾静态浮力。挂饵之后,漂尾下沉。调目和钓目之间的一段漂尾就浸在了水里,就排开了一定体积的水,也就产生了我们所讨论的这部分漂尾的静态浮力。
这段漂尾的静态浮力有多大?它等于调目和钓目之间的漂尾所排开水的重力。漂尾越粗、调目减钓目差值越大,这个静态浮力就越大。当然如果钓目大于调目,这个差值就成了负数,也就没有了这个静态浮力。
漂尾静态浮力有什么作用?漂尾静态浮力的产生是由于钩上挂了饵团。可见,漂尾静态浮力与饵料的重力有关。如果钓饵完全悬浮,钓饵的重力就等于漂尾的静态浮力。如果钓饵部分悬浮部分触底,悬浮部分钓饵的重力就等于漂尾的静态浮力;触底部分钓饵的重力等于地面对钓饵向上的支持力。换句话说,钓饵重力等于漂尾静态浮力与地面支持力绝对值之和。漂尾静态浮力究竟有什么作用,简言之,漂尾静态浮力能够把饵料全部或者部分悬浮起来。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漂尾静态浮力调整或者说控制钓饵在水里的状态。遇到淤泥底,为了不让钓饵陷入淤泥,为了鱼儿看得见钓饵,就应该把漂尾静态浮力调大,使钓饵既触底又最大限度悬浮起来。遇到生口鱼,或者其他原因,需要钓组灵敏一些,就增大漂尾静态浮力,使钓饵悬浮多触底少。遇到猾鱼,或者其他原因,需要钓组迟钝一些,那就把漂尾静态浮力调小一些,使钓饵触底多而悬浮少。当调目减钓目成为负值的时候,在调目的基础上,不但没有增加静态浮力,实际上还减少了调目时浮漂的静态浮力,不但没有把钓饵悬浮起来,而且鱼钩的重力也受到地面的支持。例如,调4钓6,钩饵可能已经完全卧底,是一种十分迟钝的状态。
调漂调的是什么?说白了,调漂就是调的漂尾的静态浮力。就是调的调目和钓目之间的差距。调目减钓目的差值大一些,也就是漂尾的静态浮力大一些,则饵料悬浮得多一些触底少一些。饵料的状态、钓组的灵敏迟钝,主要决定于漂尾的静态浮力、决定于调目减钓目的差值。看调目钓目之间的差距时,还要注意漂尾的粗细是否均匀:有的漂尾粗细均匀,有的却是下粗上细。下粗上细的漂尾,同样的差距可能静态浮力是略有差别的(因为排开水的体积有点差别)。例如同一支浮漂调6钓3比较调5钓2静态浮力稍微大一点。
调目高灵敏还是调目低灵敏?钓目高灵敏还是钓目低灵敏?产生疑问的根本原因,就是把调目和钓目割裂了。要想比较、判断钓组的灵敏与迟钝,不应该孤立地去看调目的高低或者钓目的高低,而必须把调目和钓目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同一个钓组,调目和钓目的差距大就比较灵敏,反之则比较迟钝。例如,同一个钓组,调目4比较调目6谁更灵敏?那是说不清的。还必须知道钓目是多少。钓目都是2,则调6钓2比较调4钓2灵敏;前者钓目是1后者钓目是4,则调4钓1比较调6钓4灵敏。总之,调目减钓目的差值比较大,漂尾静态浮力就比较大,钓饵悬浮就比较多,钓组就比较灵敏。
脱离钓目而孤立地谈调目高低的灵钝是脱离钓鱼实际的。只有调目而没有钓目是不能够钓鱼的。钓组的灵钝应该结合整个钓组来研究,而不应该只研究某一个单独的元素。
二,漂尾的动态浮力
没有静态浮力的漂尾(钓目以上部分),在鱼吞钩向下运动时,由于全部或者部分浸入了水里,排开了水的体积,所以要新产生一定的向上的浮力。这个新增加的浮力,因为是在动态时产生的,我们不妨叫做漂尾的动态浮力。动态浮力也值得重视、值得讨论,因为,它与钓鱼也有一些关系。
动态浮力有多大?新增加的动态浮力,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在静止时没有浮力的漂尾(钓目以上的漂尾),一个是动态,二者缺一不可。钓目以上的漂尾提供了动态浮力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全部条件。要产生动态,就必须看鱼就饵的向下拉力。不同的鱼情,这个拉力值是不同的。轻轻一拉,漂尾下沉很小的距离;重重一拉,漂尾下沉比较大的距离甚至可以使漂尾完全沉没。漂尾下沉距离小,排开水的体积少,动态浮力就小;漂尾下沉距离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动态浮力就大。动态浮力既不等于露出水面漂尾可能产生的最大浮力,也不与之成比例。并不是露出水面的漂尾越多产生的动态浮力就一定越大。动态浮力是钓鱼人很难预计很难确定更不能调整的一个变量。
动态浮力有什么作用?动态浮力与鱼儿就饵的向下拉力方向相反,对于钓鱼有功有过,有利有害。动态浮力对于鱼的向下拉力来说,是一种反拉力,增加了浮漂下行的阻力,增加了鱼的吞饵障碍。漂尾粗细均匀的浮漂,调6钓4与调3钓1,从静态浮力看,钓组的钩饵状态是一样的,灵钝状态基本相同。但是,如果鱼就饵向下拉力比较大(大于1目,例如3目),可能调6钓4表现比较迟钝一些,原因就是它产生的动态浮力比较大一些,浮漂下行阻力大一些。
因为鱼的拉力值是未知的,我们不能够准确预计或者精确调整动态浮力,但是,可以在漂尾上做一些选择,以增大或者减小动态浮力,适我所需。
手竿钓鲢鱼,选择粗尾大漂,除了要使大饵悬浮之外,也是希望在漂尾下沉时尽可能增大动态浮力,增大反拉力,有利挂鱼。海竿浮钓鲢鱼,选择比较大的球形浮漂是很有道理的。比较大的浮漂,露出水面的漂体(不仅仅是漂尾)多,鲢鱼挂钩以后下拉,浮漂全部沉没水里,新增加的动态浮力大,也就是反拉力大。就是靠这个反拉力,鱼钩刺得深挂得牢。如果浮漂比较小而且仅仅露出一些漂尾,那么,只能够产生很小的动态浮力、产生很小的反拉力,鱼钩就刺不深、挂不牢,容易跑鱼。当然,浮漂也不应该太大,太大的浮漂飞行阻力大,不利于抛投。手竿钓鲫鱼,如果小杂鱼多或者其他原因而信号杂乱,为了屏蔽一些杂乱信号,可以选择漂尾比较粗的浮漂(包括软尾漂),因为,漂尾比较粗,下沉同样的距离,产生的动态浮力比较大、反拉力比较大,表现比较迟钝一些。如果希望看到更加明显的下?信号,或者希望减小鱼的吞饵障碍,可以选择比较细的漂尾,漂尾下沉相同的距离产生的动态浮力比较小、反拉力比较小;或者鱼用相同的拉力,漂尾下沉的幅度比较大。
总之,调目以上部分的漂尾,在没有钓目的时候是没有静态浮力的。有了钓目以后,调目和钓目之间的那段漂尾浸入水里就有了静态浮力。调漂就是调整调目减钓目的差值从而调整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钓目以上部分漂尾也就是通常露出水面的漂尾,在静止时没有静态浮力;在动态时,能够产生新增加的动态浮力。但是,应该注意,动态浮力随鱼的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与露出水面的漂尾的长度成比例。认识漂尾静态浮力有利于调漂;认识动态浮力,主要是有利于根据鱼情选择合适的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