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是渔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垂钓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钓鱼人的重要武器。它在水中时刻向钓鱼人传递着水下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变化,像水的深浅、水流速度、水的比重、钓饵入水之后,下降过程中的表现,钓饵在水底的状态,鱼吃饵的动作,和鱼吃饵时所在的水层,以及被诱进窝内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因此钓鱼人都把浮标当做自己的眼睛。
通常鱼吃食能直接反应在浮漂动作上,浮漂动作简称漂讯。有经验的垂钓者会综合鱼漂在水中传达的所有动作来判断鱼是否已经上钩及鱼的大小以和种类等。但吞食鱼饵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点即中,有浮有点,有时是点在点或沉在点,沉在浮,沉在沉等等这些漂讯不是不变的。它是根据鱼的种类、大小、以及根据当时的天气、地理环境,诱饵的成分、水流的速度等因素来确定的。这就需要我们灵活掌握、举一反三。
漂讯变化多端,是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也是垂钓者与对象鱼斗智的乐趣所在。接下来此文试从不同种类鱼的漂讯和一些其他观漂者的经验知识传递给大家。
曾有做漂大神根据自己多年累积的经验把漂讯(浮漂的动作)总结为五个字:
一为浮。也就是鱼漂目数在上升到水面之上的现象。
二为沉。也就是鱼漂目数在下降到水面下的现象;
三为摆。即往两边左右摇摆不定的现象;
四为拖。即往钩点周围移动的现象;
五为点。即点动的痕迹,一般情况下不会太明显。也可能有轻微的浮动,就是有咬口的现象。这时就是鱼吞食鱼饵的第一时间。出现此类漂讯,一般是垂钓者扬竿、中鱼最合适的时机。
另外笔者还要说明一点,浮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标志物,它是一种媒介,它有时会向人们传递细小、微弱的信号。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在垂钓过程中,当扬竿时却没有鱼上钩,但是点的动作又格外剧烈时,那主要是因为垂钓者的浮漂太过敏感的缘由。如果垂钓者鱼竿末梢略微向下弯曲。有力下沉但并没有点的信息传递出来时,那表明你的浮漂太过迟钝。浮漂在此情况下,便可以作为垂钓者对自己鱼漂灵敏度的考察。值得惊讶的是,即使是同一种鱼,在受到惊吓时,吞饵的动作也千差万别。当鱼儿吃诱饵周围环境相对稳定时,吞饵动作才能相似且持久,漂讯才能更加接近。
不同种类的鱼,因其生长环境、摄食习性不尽相同,因此反映的漂讯也不尽相同。经验丰富的垂钓者可以根据漂讯大体判断出对象鱼是否上钩。如鲫鱼的漂讯一般表现为:有力一钝,是生口鱼;慢慢一滑,是滑口鱼;漂顶起后停顿,鱼饵正含在嘴里;漂倾斜下拉,鱼饵也正被鲫鱼含在嘴里。草鱼和鲫鱼在生长环境、觅食习惯上不尽相同。同样反映在漂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草鱼因具有长期食草的觅食习惯,通常草鱼吃饵时会先吃的很浅,所以漂讯表现为送漂(浮漂缓慢上升)或者移漂(浮漂在水中呈现倾斜状态)。
此时垂钓者切忌急于抬竿,急于抬竿,草鱼必跑。 鲢鱼属于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其进食方式是依靠腮滤食浮游生物和雾态的饵料。鲢鱼咬口的重要漂讯为不断的连续颤动(此时是鲢鱼在连续的涮鱼饵)、有力的下顿时,垂钓者即可马上提竿。
上文提到了一些关于浮漂的漂讯问题,还有一些日常钓鱼总结的漂讯经验在这里可以分享给钓友们。
1.如果浮漂在垂钓过程中缓慢上升,那就表明鱼类在饵料的周围观察、试探。如果浮漂上浮后又缓慢下降,甚至回到了越来的钓目,那就说明鱼类正在远离诱饵,周围让它有强烈的不安感,当然也不排除是由于饵料的种类、大小、形状不符合它所食食物的特点。这种上下沉浮的情况有时会反反复复的出现。钓友们在垂钓过程中需留心注意。如果鱼漂上下有规律的浮动,突然的升起又落下。这时,可以不必理会。但是,要在上下摆动停滞的那一刹那,迅速扬竿。这一点对于钓鱼至关重要。
2.钓友们在垂钓时常常对餐条、马口鱼、川下、爬虎等等这些野杂鱼不以为然。虽然这些小杂鱼吞食鱼饵时与鲫鱼的动作十分相似。但是有经验的钓友熟知即使是小的鲤鱼在真正吞食诱饵时,它的进口力也要比川下、爬虎这些小水产大得多。小杂鱼捕食时速度的表现力远远大于力度的表现,而且在捕食前它们经常会有一些无规律的胡乱动作。
我们便可以通过这个来判断小杂鱼与正经鱼的区别。虽然正经鱼浮漂有时点的异常细微,下沉的也不会太明显,或许是黄豆般的大小,像1/3目1/4目。但是力量却比那些小杂鱼大的多。像下一顿,一挫,力度与速度兼具,这必定是正经鱼上钩了。这时,要马上扬竿。
3.如果鱼漂的动作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但是根据鱼漂所发出的信号提竿却没有鱼上钩。这时,你要提竿观察诱饵的大小、硬度、种类,新鲜程度是否适宜以及是否有小杂鱼闹漂。如果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存在的话,那可能是钓手没有压线入水又或者是沉水效果差,加之当天环境有风。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
4.鱼漂在水中随水流横向移动或倾斜沉入水中时,一般是诱饵被鱼类吞食后推拉游走的表现。所以遇到此类漂讯,垂钓者要及时提竿。鱼上钩的另一大暗号是钩挂饵触地后,漂头已经调整到与水平切齐,鱼漂的顶部与水平面相平,送漂消失。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吃钩信号是鱼漂在正常的下沉过程中有略微停滞或上升半目,该下不下,不下又升。说完了根据鱼漂如何来判断鱼上钩的问题。接下来说一下,浪比较大时,根据鱼漂如何来判断鱼上钩:浪较大时,鱼漂尖应该沉在水里,但如果鱼漂尖没有在水中消失或浪已经褪去了,鱼漂尖应该浮漂在水面却沉在水中,这都表明鱼上钩了,需要迅速的提竿、扬竿。笔者所提出的这些情况需要钓者们多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更多的咬钩经验。
5.钩线受到鱼类的干扰、触碰时,鱼漂同样会有力量地下降。这点类似于鱼类上钩时的情况。有时钓鱼者会受到此类情况的干扰,要想清晰地将两者区分清楚,首先要了解鱼类上钩时鱼漂上浮的原因。我们就拿鲫鱼为例:当鲫鱼上钩时,鱼漂通常会向上浮起1/3目,1/4目、半目,随后立即变为向下有力地一沉,这就是鲫鱼上钩最准确的鱼漂动作。鱼漂上升1/3目、1/4目,半目的原因为鱼类快速冲向诱饵时,鱼类会排出相同的水量,进而造成水下气压的改变。使铅砣暂时失重。当然,诱饵、饵坠也会短暂性的失去重量。鱼漂这时将受到铅砣诱饵以及饵坠的牵引力,其自身重量减轻,这就是鱼咬钩是鱼漂上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没有鱼类鱼漂同样下沉的原因是由于鱼类从铅砣以上的子线旁游过,碰到钓线造成的。这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鱼漂在下沉动作之前是否有铺垫动作,在鱼漂有力度的下沉之前是否有预警信号,就像鱼上钩鱼漂上浮那样。另外,对于鱼上钩鱼漂上升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由于鱼类的冲击力形成的,还有的人认为是鱼类吃诱饵时拉动鱼漂形成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众说纷纭,没有最终的结果。钓友们也可以私下相互研讨。
6.软尾漂自重轻、浮力大,漂尾是空心的但比较粗壮。一般在7目到8目左右。而硬尾漂的结构特点恰恰与之相反。当正经鱼咬钩时,如果使用硬尾漂动作幅度会比软尾漂更加明显。所以当钓友在小杂鱼多的钓位垂钓时,常常会因为小杂鱼的扰乱,硬尾漂出现假动作而白白浪费垂钓者的体力。(软尾漂如果是1目半目的话,那么硬尾漂就是2目3目4目)软尾漂正是自身具备这些优点,它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才能比硬尾漂更大,从而减少许多假动作。要想软尾漂彻底没有假动作,需要把软尾漂调到3目半到5目之间。这是由于软尾漂铅砣轻浮力大的缘故。如果这时软尾漂有了动作,那一定就是鱼咬钩了。
鱼儿的咬口动作通常会受到水域条件以及其他的外在或者内在的环境影响,它通常是不固定的,并且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垂钓者要搞清各种漂讯,是需要长期地实践总结积累的,绝非这区区几条经验可以解决。但正是这种未知的、不可控、变化奥妙无穷的漂讯正是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