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无定法,垂钓无定数,垂钓的水域每天都在变化,钓鱼人的垂钓技巧也在不断变化。
在不断的变动中,却寻找最切实的垂钓优势相交点,就是钓鱼人的工作。这需要钓鱼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充分的实践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不能忘了每一个季节的具体特点。
水势变化中垂钓
水体的变化顺应季节特点,涨落之间皆有定数。涨水时,水位升高,鱼类的密度降低。但是鱼类可能会因为水位升高的原因不同,出现上浮和下潜两种可能,区分涨水原因非常重要。
第一种情况,由于地下水水位的升高,水库湖泊的水位被动升高,但由于是地下水带来的蓄水增加,所以水域内的水质变动不大。食物被稀释了,鱼类密度也被稀释了,但是岸边也被淹没了,带来了新的食物。这是鱼类有个去向,一个是来到被淹没的新浅滩,寻觅陆生草丛中的食物,另一个则是受到惊吓,被迫潜入水底,寻找安全位置。
第二种情况,受到降雨影响,被动的提升水位。这种情况下,水位的提升多是由于上游带来的泥沙含量极高的充沛水量造成。它们不光带来了水位的提升,还造成了水质降低,水温降低,对于深水区的鱼类也造成了挑战。典型如鲫鱼,它们喜欢干净的水域,却因为泥沙沉淀,造成中下层水域的水质变差,而不得不上浮近岸。另外,水域中的水温下降过于迅速,鱼类为了寻觅合适水温,也必须上浮近水面,这里升温更快,更合适生存。
不同的涨水原因,造就了不同的垂钓决策,合理区分涨水原因,才能更快的垂钓。
水有涨必然有落,水位降落后,鱼类的密度重新提高,但是,退水对钓鱼人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涨水期时虽然垂钓困难,但依然有鱼类上浮近岸,钓获尚可。退水时,鱼类多数会趋向深水区,水域的中心处,而且受到水位降低的惊吓,它们大量的降低吃口,不敢随意觅食。
合理科学垂钓
垂钓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门科学,探究鱼性、水情,才能更好的上鱼。
初秋时节,天气容易闷热,在水温低的阴冷天气里,鱼类反而会出现异常活跃,不断扩大活动范围觅食。进入仲秋时间后,鱼类进入觅食高峰期,食量大,见食就吃,不需要关注活跃期,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垂钓。
初秋阶段,遭遇闷热天气,最好选择阴凉处、水流较快处垂钓,这里水流快,降温快,鱼类自然更舒服,当然了,钓鱼人同样也会舒服一点。在地形上,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因素要求,避免高压线所在位置,避免陡坡垂钓,避免干扰物障碍过多处垂钓等。选位要有长远眼光,考虑抛竿、溜鱼阶段的便利性选择。
考虑到秋季的涨落水,水温变化等问题,在选定垂钓水层时,要适时变化,不要拘泥于某一个水层。避开五米一下的深水区,多集中在两米到四米之间水位垂钓,尤其是明水区,集中在一到三米垂钓。
另外,一个便捷通道不能忘,水草区永远是垂钓的最佳钓位,秋季的水草草洞都是一等一的钓位。不过对钓鱼人的操作要求较高,这里水草密集,容易挂钩,需要搭配粗线组垂钓,垂钓中,选定一个钓位,抛竿入水,在水中轻提慢放,缓慢诱鱼。上鱼时,要及时迅速,将鱼类拉出水面,或者溜出水草区,才能展开上鱼工作。
希望钓友们谨记,垂钓不仅仅是娱乐活动,还是脑力活动。